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必赢437官方网站周顺桂团队:生物基水伏技术——从“非活”到“活”的水伏系统

来源:必赢437官方网站(新版)发布时间:2025-08-07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文/图创建部门:党委宣传部

2025年8月4日,必赢437官方网站周顺桂教授团队在顶级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中科院一区TOP,IF=17.1)在线发表了题为“Bio-hydrovoltaic technology: advancing from non-living to living hydrovoltaic systems”(生物基水伏技术:从“非活”到“活”的水伏系统)的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梳理了生物基水伏(Bio-HEG)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从“非活”到“活”水伏系统的发展历程。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利用水循环能量的水伏技术因其分布广泛、环境友好、装置简单等优势而受关注。其中,生物基材料因其固有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成为研究焦点。本综述创新性提出将生物基水伏分为两类——“非活性水伏”系统,利用水分子运动(如吸湿、蒸发等)在非活性生物材料(如纤维素、木材等)表面捕获水能,其材料相对稳定,但输出受环境条件限制;“活性水伏”系统,则通过耦合活性生物体(如微生物代谢、植物蒸腾等)的动态过程,实现高效能量转换,突破了传统水伏系统的局限。论文围绕两类生物基水伏系统的核心工作机理、生物材料来源、性能特性及应用场景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比较。针对当前生物基水伏面临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关键研究策略,并勾勒出水伏互联、水伏智能和水伏生态的多维度发展蓝图,同时指出未来水伏技术有望从单一能量转换,向具备智能感知、自适应和生态协同的复合系统演进,为推动该新兴领域向实用化方向迈进提供了系统性参考。 

生物基水伏技术的发展和分类

必赢437官方网站为本论文唯一通讯单位,437必赢官网周顺桂教授为综述文章的唯一通讯作者,胡启昌教授为第一作者,必赢437官方网站农业工程博士生林秀钰、资源与环境学院任国平副教授为合作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525702,42377310)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5J010026)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f313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