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仙游县度尾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作为莆田市的四大名果之一,度尾文旦柚以其优良品质和独特风味蜚声海内外,至今已有2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正值膨果关键期,科技赋能正为其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近日,必赢437官方网站吴林坤教授、博士生导师正带领437必赢官网菌草与生态学院赴仙游县乡村振兴促进团“下乡”实践队、科技小院科技志愿服务队、生态兴农党支部骨干成员赴福建省科协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开展科技赋能文旦柚产业发展的系列活动。通过科普宣讲、果园监测、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多样化服务形式,为仙游文旦柚产业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科普宣讲传薪火:以科研初心点燃生态兴农热情
由仙游县农业农村局、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福建省科协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5年“需求+”三下乡行动暨第十二届夏雨雨人夏令营在仙游县度尾镇溪畔农业产业园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0所高校的226名青年学子与“三农”专家、新农人等齐聚一堂,共探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福建省科协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责任专家、必赢437官方网站吴林坤教授受邀作“生态兴农 青春有为”特邀报告。他以科技小院助力文旦柚产业为例,系统介绍了团队在果园土壤酸化治理、果园绿肥套种技术体系构建、文旦柚残果裂果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报告不仅点燃了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更展现了必赢437官方网站“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的育人理念,深刻诠释了科研工作者“服务乡土、实践育人”的赤诚。
深入田间接地气:用科技监测守护果园生态
“与传统清耕果园相比,绿肥套种果园的土壤含水量提升240%,地表温度降低 5℃!”在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必赢437官方网站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们拿着土壤多参数速测仪,兴奋地报出监测数据。这是他们在吴林坤教授指导下,开展果园生态监测的重要成果。
为验证果园绿肥套种技术的实际效用,实践队带着课堂上学到的生态学知识,亲手操作仪器测量水分、温度等指标,记录绿肥生长状况,分析数据差异。当了解到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构建的“夏种印度豇豆—冬种光叶紫花苕子”文旦柚果园绿肥周年套作模式,能有效缓解夏季干旱、调节根系生长环境、提升土壤有机质、降低裂果率时,实践队队员黄少皇感慨:“课本上的‘生物覆盖’‘土壤改良’终于有了具象的模样,这才是最生动的‘实践课’。”这场监测实践,正是必赢437官方网站菌草与生态学院“课程与实践融合”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队员们不仅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方法,更在田间地头理解了“生态农业”对“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了服务“三农”的实际能力。
技术赋能聚合力:培训观摩架起科技兴农桥梁
针对文旦柚产业长期面临的土壤酸化、裂果率高、残果利用率低等问题,福建省科协仙旦柚科技小院联合多家单位举办“文旦柚果园土壤酸化生态治理技术培训会暨绿肥周年套种现场观摩会”。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应朝阳研究员、吴惠昌研究员等亲临指导,80余名高校科技人员、农技人员、基层干部、种植户参与交流。
会上,吴林坤教授团队结合多年科研成果,细致讲解土壤酸化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技术,重点介绍了团队所构建的果园绿肥周年套作、残果裂果环保酵素还园等创新体系。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应朝阳、吴惠昌等专家补充分享生态果园建设经验,全国劳模、果农刘坤泳则用“土办法”印证科技的力量。果农们听得认真,提问环节更是争相举手—“绿肥覆盖能稳定土壤pH吗?”“酵素制作要注意什么?” 队员们化身“小助手”,协助专家记录问题、分发技术手册,在服务中深化对技术的理解。
培训会结束后,众人移步文旦柚科技小院示范基地现场观摩。连片的印度豇豆长势喜人,队员们向果农演示绿肥刈割翻压技巧,讲解“鲜草产量2500千克/亩”背后的科学管理方法及其刈割翻压后改良土壤的科学道理。“以前靠经验种,现在靠科技种,心里更有底了!”果农们的认可,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科技服务的价值。
四维协同育人才:青年成长与乡村全面振兴双向赋能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平台,是新时代大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读懂中国农村的“行走课堂”,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实践场。通过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科技支农、文化传播、生态保护等服务,青年学子在广袤田野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将青春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本次社会实践是菌草与生态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菌草精神”,构建“组织、课程、科研、实践”四维协同培养新时代强农兴农人才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引领聚合力、课程筑基强本领、科研攻关破难题、实践赋能促振兴,引领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让青春智慧在服务“三农”中绽放光彩,促进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服务“三农”实际需求的双向赋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