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院赴泉州市德化县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实践活动

来源:必赢437官方网站(新版)发布时间:2025-07-21作者:彭家峰/文 龙晶 张又丹 刘文琦 苏永康/图创建部门:人员机构

为深入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推动资助育人工作走深走实,7月6日至8日,植物保护学院“瓷韵悠扬,助学筑梦”实践队师生一行前往泉州市德化县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实践队伍通过家访帮扶、乡村文化调研、陶瓷产业研学三大主题行动,将资助政策送入田间地头与千年窑火之乡,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扶助融合新路径。

精准家访:打通家校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

实践队师生一行携带慰问物资与资助政策宣传手册,深入经济困难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家访过程中,实践队老师与家长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家中经济情况、家庭实际困难等。实践队成员详细记录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进展及实际需求,结合国家资助政策为家长解读学费减免、助学金申领等资助政策。此次家访有效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推动资助育人从“纸面”落到“地面”,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重要依据。

实践队与学生家长交流

走街入户: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

实践队师生一行在德化当地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通过走街入户的方式向当地群众详细介绍国家资助政策,并调研当地群众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

实践队成员向沿街商铺店主讲解国家资助政策内容

同时,实践队赴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结合当地乡村文化调研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高阳村党支部书记陈书堤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高阳村的基本情况,表示高阳村当前正积极发挥近郊优势,在立足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经济模式,结合休闲农场、四季采摘园、柴烧工作室等运营方式,加强村内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旅游线路建设,带动全村村民实现收入增长。

高阳村党支部书记向实践队介绍高阳村情况

高阳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怡昕与实践队进行座谈交流,讲述了高阳村段“瓷帮古道”的修复建设工作等故事。“瓷帮古道”是运输德化外销瓷器的重要道路,高阳村段的“瓷帮古道”可以直接通往永春县,曾经的挑瓷工人们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将瓷器一点点挑运往泉州港,外销至世界各地。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深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立足地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实现有温度、可持续的乡村全面振兴。

随后,队员们沿途走访村民家庭,发放资助政策宣传手册,详细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多项资助政策,有效提升了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

实践队向村民进行资助政策解读

实践队员调研村民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

陶瓷文化研学:拓宽资助政策的宣传半径

为进一步扩大助学资助政策的宣传范围,实践队在调研当地特色陶瓷产业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场馆的流量优势,拓宽资助政策的宣传半径。

在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实践队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德化“中国白”的发展历程,系统了解德化县古今瓷器的发展面貌和伟大成就;在顺美陶瓷文化世界,实践队观赏到了众多IP的陶瓷作品,感受到传统瓷艺与现代元素深度融合后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在戴云山生态博物馆,实践队学习了“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的生态现状,并观赏到了特色的金斑喙凤蝶白瓷作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新载体、新方式做好昆虫文化知识传播、讲好生态文明故事。

队员们巧妙将资助政策手册放置于场馆咨询台或宣传册放置架,借助场馆文化平台作用,扩大国家资助政策在德化县的传播范围。

实践队在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放置资助政策宣传手册

实践队在戴云山生态博物馆放置资助政策宣传手册

实践队在顺美陶瓷文化世界放置资助政策宣传手册

走入学生与村民家中,传递的是政策的温度;置身陶瓷展馆,感悟的是文化的厚度。此次实践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文化调研的深度紧密结合,不仅帮助当地群众更深入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更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在青年一代心中镌刻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推动国家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让资助政策的温暖如瓷都窑火一般生生不息,照亮学子求学之路。

实践队与高阳村书记合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